一、短視頻推廣亂象叢生

(三)造謠引流軟件
通過虛假視頻推廣社交軟件。如鄭州警方偵破的特大網絡水軍造謠引流案,犯罪嫌疑人制作大量低俗虛假視頻,在其中有意無意展示社交軟件名字,為軟件推廣引流。據警方查實,為推廣此類造謠引流視頻,短短 3 年時間,這家軟件公司已累計支付費用最少 1500 萬元,初步估算,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 40 億次。目前,鄭州警方已對黃某海等 28 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這些犯罪嫌疑人通過制作虛假視頻,如 “男子身高 160 卻同時交往多名女性,女友甚至倒貼百萬養他……”“男子初中學歷冒充富二代,同時交往 20 多名女性……” 等標題勁爆奪人眼球的視頻,在視頻中時不時展示社交軟件名字,吸引用戶下載使用。
提供剪輯模板,底層代理拼湊造謠視頻。犯罪嫌疑人管某的上家提供剪輯模板,管某等人只需替換畫面,制作完成后發布在多個視頻平臺,以賺取差價。管某是一家傳媒公司的老板,他招募多名員工參與制作造謠推廣視頻。上家提供的剪輯模板包含文案和標題位置等,管某等人無需修改視頻里的文字,只需把畫面替換一下即可。為了維護賬號,他們還會發布一些搞笑、萌寵等其他類型視頻。由于視頻畫面很多是從網上自行下載的,所以他們會標注上 “網友投稿 侵權請聯系” 等字樣,讓人看起來更真實,容易信以為真。
二、短視頻推廣為何選擇造謠引流
(一)軟件公司角度
在當前 “流量為王” 的時代,軟件公司選擇造謠引流這種方式,主要是因為相較于明確的廣告推銷,這種建立在造黃謠基礎上的 “軟廣” 不那么生硬,更易于找到潛在用戶。軟件公司通過支付費用給代理商、工作室,讓他們制作并發布大量虛假視頻,在視頻中有意無意地展示社交軟件名字,從而達到推廣軟件的目的。例如,在一些視頻中,通過第一人稱來表述自己在這款軟件上約見女性的經歷;有的視頻則在條幅上遮遮掩掩出現軟件名字;還有的視頻以公布記錄、表格等方式,寫明男子結交多名女性的渠道和方式,其中這款社交軟件占據了相當多的篇幅。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用戶覺得可以通過該社交軟件去找異性發生關系,從而吸引用戶下載使用。
(二)代理商、工作室角度
對于代理商、工作室來說,以正常的 “內容創業” 方式示人,讓網友放松警惕,獲得更大流量,從中賺取利潤。他們從軟件公司的負責人那里承接任務,然后再以更低的價格招募其他工作室或個人來完成具體的制作工作。比如,犯罪嫌疑人管某是一家傳媒公司的老板,他招募多名員工參與制作造謠推廣視頻。管某的上家提供剪輯模板,管某等人只需替換畫面,制作完成后發布在多個視頻平臺,以賺取差價。為了維護賬號,他們還會發布一些搞笑、萌寵等其他類型視頻,讓賬號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同時,他們在視頻里標注 “網友投稿 侵權請聯系” 等字樣,讓人誤以為是真實的投稿、爆料,更容易信以為真。這種方式不僅成本低,而且能夠獲得較大的流量,從而實現盈利。
三、短視頻造謠引流的危害
(一)消耗公眾信任
短視頻造謠引流制造了大量的內容垃圾,這些虛假的視頻讓網友們在海量的信息中難以辨別真假。例如,一些社交軟件通過 “造黃謠” 引流的視頻,標題勁爆奪人眼球,內容卻缺乏真實性。網友們在觀看這些視頻后,可能會對網絡內容產生懷疑,降低對網絡內容的信任度。當公眾發現自己被虛假信息誤導后,他們會對網絡上的信息更加謹慎,不再輕易相信一些看似吸引人的內容。這種信任的消耗不僅影響了用戶的網絡體驗,也給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傳播帶來了困難。
(二)污染網絡內容生態
短視頻造謠引流充斥著低俗、虛假信息,嚴重破壞了網絡環境。像那些為了推廣社交軟件而制作的低俗視頻,畫面中不時出現誘惑性強但不露臉的內容,以及移花接木的剪輯操作,讓視頻內容的真實性存疑。這些低俗虛假的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廣泛傳播,影響了用戶的體驗。它們不僅占據了大量的網絡資源,還使得其他有價值的內容難以被發現。同時,這種不良的網絡內容生態也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讓他們在接觸網絡時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
(三)觸及法律紅線
根據互聯網廣告管理規定,未標明廣告涉嫌違法。在一些造謠引流的短視頻中,為了推廣社交軟件,視頻制作方往往采用隱晦的方式展示軟件名字,而沒有明確標明這是廣告。這種行為違反了互聯網廣告管理規定,涉嫌違法。
制造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涉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是互聯網治理中明確要打擊的對象。例如社交軟件 “造黃謠” 引流的案件中,視頻內容低俗,通過標題黨吸引用戶觀看,在視頻中間有意無意地展示社交軟件。這種行為不僅制造了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還涉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嚴重擾亂了網絡秩序,破壞了網絡生態。同時,這種行為也違反了《刑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如何避免短視頻造謠引流
(一)品牌方加強管理
建立明確的內容審核流程。推廣方應按品牌方確認的時間、資源進行推廣,且在營銷宣傳活動開始前將宣傳材料提前發送給品牌方進行確認。品牌方可以通過嚴格的審核流程,確保推廣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避免出現虛假宣傳和造謠引流的情況。例如,在與推廣方合作時,明確要求推廣方提供詳細的推廣計劃和內容樣本,經過品牌方的專業團隊審核通過后,才能正式開展推廣活動。
對推廣內容所引導的價值觀提出要求。避免為追求推廣效果而喪失下限。品牌方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推廣內容所傳達的價值觀進行嚴格把控。不能為了吸引眼球和獲取流量而采用低俗、虛假的內容。以此次鄭州警方偵破的特大網絡水軍造謠引流案為例,軟件公司為了推廣社交軟件,采用了制作低俗虛假視頻的方式,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法規,也損害了品牌形象。品牌方應該明確要求推廣方傳遞積極、健康的價值觀,以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和公信力。
嚴控商標、商號授權。防止多層轉包下失去對推廣活動的控制力。在涉及推廣渠道多層次且復雜的情況時,品牌方要嚴控商標、商號等品牌授權。避免出現多層轉包后,品牌方無法對推廣活動進行有效控制的情況。品牌方可以通過建立嚴格的授權機制,對授權對象進行嚴格篩選和監管,確保推廣活動符合品牌的要求和標準。
(二)平臺加強治理
加強精準識別力度。對內容審核及流量分配進行源頭上的限制,向擦邊內容 “創作者” 傳遞禁止信號。平臺應不斷升級技術手段,加強對短視頻內容的精準識別力度。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可能存在造謠引流、低俗虛假的內容進行自動識別和攔截。在內容審核環節,嚴格把關,對疑似不良內容進行重點審查。同時,在流量分配上,對優質、真實的內容給予更多的推薦和曝光,而對擦邊、虛假的內容進行限制,向 “創作者” 傳遞明確的禁止信號。
創新預防和監管手段。厘清法律邊界,加大對社會的普法和提醒。平臺要不斷創新預防和監管手段,加強對短視頻造謠引流行為的治理。一方面,平臺可以與法律專家、學者合作,厘清法律邊界,明確哪些行為屬于違法違規,為平臺的治理提供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平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社會的普法和提醒,提高用戶的法律意識和辨別能力。例如,在平臺上設置專門的普法欄目,發布關于網絡謠言、虛假宣傳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和案例分析;在用戶注冊和使用過程中,進行法律提示和教育,引導用戶遵守法律法規,不參與造謠引流等不良行為。
(三)網民提高辨別能力
識別信息源,不權威不輕信。面對不確定的信息,驗證是否為權威機構、主流媒體等發布。網民在瀏覽短視頻時,要養成識別信息源的習慣。對于一些來源不明、沒有權威背書的信息,不要輕易相信??梢酝ㄟ^查詢信息發布者的賬號資質、歷史發布內容等方式,判斷其可信度。例如,在看到一個關于某產品的推廣視頻時,如果視頻沒有明確標注來源或發布者的身份不明確,那么就要謹慎對待,不要盲目相信其宣傳內容。
交叉求證,相互矛盾點不攻自破。對內容進行交叉求證,分清虛假信息。當看到一個引人注目的短視頻內容時,不要急于轉發和相信,可以通過多個渠道進行交叉求證。比如,可以在其他權威媒體平臺上搜索相關信息,查看是否有不同的報道和觀點。如果發現不同來源的信息存在矛盾,那么就需要進一步分析和判斷,以確定信息的真實性。以影視博主對電影的解說為例,有些博主為了吸引流量,會對原劇情進行歪曲和篡改。如果網民能夠通過觀看原電影或者查閱其他可靠的影評,就可以輕易發現這些虛假解說,避免被誤導。
有圖有視頻,未必是真相。仔細鑒別圖片、視頻的真偽。在短視頻時代,很多造謠引流的內容都配有圖片和視頻,讓人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但實際上,這些圖片和視頻可能是經過剪輯、合成或者偽造的。網民要學會仔細鑒別圖片、視頻的真偽,可以通過查看圖片的細節、視頻的拍攝角度和背景等方式,判斷其是否存在疑點。同時,也可以借助一些專業的圖片、視頻鑒別工具,提高鑒別能力。
為誘導轉發,網絡謠言的行文往往夸大其詞,形式上多用大量標紅加粗、感嘆號字符,情緒多于事實,制造恐慌感、神秘感,對此要保持警惕。一些造謠引流的短視頻為了吸引用戶轉發,會在行文上夸大其詞,使用大量標紅加粗、感嘆號等字符,制造恐慌感和神秘感。網民在看到這樣的內容時,要保持警惕,不要被情緒所左右。要理性分析內容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不要輕易被煽動和誤導。例如,一些關于 “囤鹽”“疫情爆發” 等謠言,往往會采用這種夸張的行文方式,網民要學會辨別,不要盲目跟風轉發。
舊帖重發,搜索引擎一查便知真假。對于一些舊帖重發的內容,網民可以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查詢,了解其歷史發布情況和真實性。如果發現是舊帖重發,且內容沒有新的依據和證據,那么就要謹慎對待,不要輕易相信。同時,也要注意一些不良博主為了吸引流量,故意舊帖重發,制造熱點的行為。
夾帶私貨,推銷商品別有用心。網絡謠言常常圖文無關、邏輯混亂、罔顧事實,在行文中夾帶 “私貨”,推銷商品,要注意辨別。一些造謠引流的短視頻會在內容中夾帶商品推銷,通過虛假的故事和情節,引導用戶購買商品。網民要注意辨別這種行為,不要被虛假的內容所迷惑??梢酝ㄟ^分析視頻的邏輯關系、圖文是否相符等方式,判斷其是否存在夾帶私貨的情況。同時,也要對一些過度推銷的商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購買。
五、總結
在短視頻蓬勃發展的當下,短視頻推廣亂象卻層出不窮,尤其是造謠引流這種不良行為,給網絡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短視頻推廣應走合法、正規的道路,莫讓造謠引流成為行業 “歪風”。品牌方要加強管理,建立明確的內容審核流程,對推廣內容所引導的價值觀提出要求,嚴控商標、商號授權,確保推廣活動真實合法、積極健康,避免失去對推廣活動的控制力。平臺要加強治理,加強精準識別力度,創新預防和監管手段,向擦邊內容 “創作者” 傳遞禁止信號,厘清法律邊界,加大對社會的普法和提醒。網民也要提高辨別能力,識別信息源,不權威不輕信;交叉求證,分清虛假信息;仔細鑒別圖片、視頻的真偽;對夸大其詞、制造恐慌感的內容保持警惕;通過搜索引擎辨別舊帖重發的真假;注意辨別圖文無關、邏輯混亂、夾帶私貨的網絡謠言。
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清朗的網絡家園,讓短視頻推廣在合法、健康的軌道上發展,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和良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