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碎片化信息流下的品牌困境

(一)消費者認知難題
在這種碎片化的信息流中,消費者的注意力被不斷分散。大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來,使得消費者很難對品牌全貌有清晰認知。他們可能在某個瞬間接觸到品牌的一個廣告、一篇推文或者一個短視頻,但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無法完整地展現品牌的價值、理念和特色。例如,一個消費者可能在刷社交媒體時看到了某個品牌的廣告,但由于信息過于簡短,他可能只是對品牌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而無法深入了解品牌的產品優勢、服務質量等方面。這種情況下,品牌很難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深刻的印象,從而影響了品牌的傳播效果。
(二)傳統理論失效
傳統的品牌推廣策略在碎片化時代幾乎都失效了。以前做品牌,先有戰略定位,然后是品牌識別系統,調研對手,研究行業,據此制定推廣策略,接著進行媒介購買,線上線下聯動助推,一年半載之后,品牌就可能打響。如果中間再穿插一些事件營銷,媒體跟風炒作,效果更是錦上添花。但現在,這些招數幾乎都難以奏效。品牌被降維打擊,品牌人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習,拋棄之前的認知,擁抱之前不屑一顧的用戶感受和草根觀點。在碎片化時代,一切都不按套路來。自媒體代替了傳統媒體,KOL 觀點代替了專家言論,流量推送打破了時間段廣告的概念。品牌廣告片不那么重要了,短視頻和測評更受歡迎。代言人也正成為傳統,明星都去帶貨了,已經很難成為一個品牌的特定標簽。品牌傳播的渠道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渠道不能由自己把控,無法輸出自己統一的聲音,品牌對公眾越來越缺少號召力。年輕人不再看央視廣告了,標王已成為歷史。傳統媒體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危機。各個品牌的發布會上,自媒體人數已超過傳統媒體記者,特別是汽車行業,品牌需要的是海量的試車視頻覆蓋。面對碎片化,傳統媒體完全敗下陣來。相反,從來沒有做過媒體的平臺,正發揮著媒體的影響力,比如小紅書、抖音、快手、知乎等。但這些平臺也難以成為品牌的重要推手,品牌方花大價錢做廣告,也無法影響旗下的自媒體賬號,甚至無法刪除一篇負面文章和視頻。除非直接跟內容創作者合作。平臺方和創作者正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態,互為依存。品牌方的利益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二、消費生態復雜化對品牌的挑戰
(一)品牌老化與競爭力下降
在消費生態日益復雜化的背景下,經典品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品牌老化并非僅僅因為時間的流逝,更多的是心態和思維的僵化。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新消費群體的崛起,經典品牌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策略,就很難與當下消費者產生共鳴。例如,一些傳統的汽車品牌,曾經以其穩定的性能和經典的外觀設計贏得了市場,但在如今消費者更加注重智能化、環保性和個性化的需求下,如果品牌不能及時推出符合市場趨勢的新產品,就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品牌老化還體現在品牌形象的陳舊上,缺乏鮮明的品牌個性和獨特的品牌價值主張,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二)數字營銷成本攀升
品牌在投流促銷和盈利之間面臨著巨大的矛盾。隨著數字營銷的發展,品牌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廣告投放和促銷活動。然而,這種投流促銷的方式并不能保證品牌的盈利。一方面,數字營銷成本不斷攀升,流量變得越來越貴。根據相關數據,在某些行業僅電商流量的成本就已經占據了商品售價的 20%-30%。另一方面,消費生態失衡導致營銷成本增加。消費生態由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三方構成,只有三方共贏,生態才能健康持續運轉。但在現實中,由于競爭加劇,品牌往往過于依賴促銷和流量投放,導致利潤被層層分割,最終無利可圖。此外,品牌之間差異化不足也使得消費者在眾多選擇中難以做出決策,品牌不得不通過更多的營銷投入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三)轉型挑戰
制造型企業面臨著利潤下降和向品牌主導轉型的挑戰。中國制造業雖然在工廠管理和產品生產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缺乏品牌積累,在塑造消費者心智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市場環境中,如果沒有差異化,商家往往只能通過折扣、降價來促進銷售,這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例如,傳統的服裝制造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時,如果僅僅依靠低成本的生產模式,很難在市場中立足。而那些成功實現品牌轉型的企業,如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英威騰,通過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智能化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加強了品牌建設,提升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向品牌主導轉型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還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市場洞察力,不斷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三、品牌在新時代的價值與應對策略
(一)強品牌優勢
自帶流量闡述強品牌滿足消費者 “懶” 的需求,有助于用戶迅速做出決策,降低決策成本。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面臨著無數的選擇,往往感到無從下手。而強品牌就像是一盞明燈,為消費者指引方向。例如,當消費者想要購買一款手機時,如果他們對某個品牌有強烈的認知和信任,就會更容易選擇該品牌,而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比較不同品牌的產品。這是因為強品牌滿足了消費者 “懶” 的需求,讓他們能夠迅速做出決策,降低了決策成本。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強勢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速度通常比普通品牌快 30% 以上。這是因為消費者對強品牌的信任度高,愿意更快地做出購買決策。
產生更高溢價說明強品牌能將顧客偏好轉為溢價,對人才吸引力更強,提升運營效率。
強品牌不僅能夠吸引消費者,還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在人才市場上,強品牌的企業往往更具吸引力,因為人們認為在這樣的企業工作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福利待遇。例如,蘋果公司就是一個強品牌的代表,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加入,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此外,強品牌還能夠產生更高的溢價。消費者愿意為強品牌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產品具有更高的品質和價值。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強品牌的產品通常能夠比普通品牌的產品溢價 20% 以上。這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高的利潤,還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二)為用戶創造價值
功能價值講述強品牌在用戶心中與特定功能形成強關聯,降低用戶決策成本。
強品牌在用戶心中往往與特定的功能形成強關聯。例如,當消費者想到高品質的智能手機時,很可能會想到蘋果或華為;當消費者想到高性能的汽車時,很可能會想到寶馬或奔馳。這種強關聯使得消費者在需要特定功能的產品時,更容易選擇這些強品牌的產品,從而降低了決策成本。
以可口可樂為例,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與清涼解渴的功能形成了強關聯。當消費者在炎熱的夏天想要解渴時,很可能會選擇可口可樂。這種強關聯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成本,還增強了品牌的競爭力。
體驗價值和社交價值提及品牌對用戶的體驗價值和社交價值,綜合為用戶降低決策成本。
品牌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功能價值,還能夠提供體驗價值和社交價值。強品牌往往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例如舒適的購物環境、優質的客戶服務等。同時,強品牌還能夠成為用戶社交的話題,為用戶帶來社交價值。
例如,星巴克就是一個強品牌的代表,它不僅為用戶提供了高品質的咖啡和舒適的環境,還成為了用戶社交的場所。人們可以在星巴克與朋友見面、聊天,或者獨自享受一杯咖啡的時光。這種體驗價值和社交價值綜合起來,為用戶降低了決策成本,增強了品牌的吸引力。
(三)應對策略
聚焦產品與用戶評價強調在碎片化時代,產品做好和用戶正面評價對品牌成功的重要性。
在碎片化時代,品牌要想成功,必須聚焦產品和用戶評價。只有產品做好了,才能夠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購買;只有用戶給出正面評價,才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購買產品。因此,品牌應該注重產品的品質和創新,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積極關注用戶的評價,及時解決用戶的問題,提高用戶滿意度。
例如,小米公司就是一個注重產品和用戶評價的品牌代表。它通過不斷推出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關注和購買。同時,小米公司還積極關注用戶的評價,及時解決用戶的問題,提高用戶滿意度。這種聚焦產品和用戶評價的策略,使得小米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家成功的品牌企業。
適應新營銷模式指出品牌需轉向新營銷模式,關注用戶需求,與創作者合作。
在碎片化時代,品牌需要適應新的營銷模式,關注用戶需求,與創作者合作。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品牌需要通過新的營銷模式來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購買。例如,品牌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平臺,與用戶進行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喜好,同時與創作者合作,推出有創意的營銷內容,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購買。
以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為例,它通過與眾多美妝博主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有創意的營銷內容,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關注和購買。同時,完美日記還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與用戶進行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喜好,不斷推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這種適應新營銷模式的策略,使得完美日記在競爭激烈的美妝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家成功的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