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唱會門票詐騙頻發

近期,演唱會門票詐騙案件可謂是屢屢發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上海徐匯警方破獲的新型演唱會門票詐騙案,到各地類似案件的不斷涌現,都讓人們對演唱會門票的購買多了幾分警惕。在上海徐匯,市民陸先生因輕信網絡平臺上男子李某聲稱有內部渠道購買劉德華上海演唱會門票,結果損失 9000 余元。李某通過獲取陸先生的官方票務平臺賬號登錄驗證碼,發布假海報引誘陸先生掃描二維碼進入第三方非法網站行騙。而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類似的詐騙案例。比如男子制作假購票網站售賣演唱會“內部票”,騙取近萬元被抓;還有在二手交易平臺、社交平臺上,騙子以“有事去不了”轉讓門票為由,誘導粉絲避開官方平臺私下交易,收到轉賬后便注銷賬號“失聯”;冒充內部人員詐騙,宣稱有官方購票渠道或自稱內部人員可買到門票,騙取歌迷錢款后玩“失蹤”;虛假網站門票詐騙,發送虛假網站鏈接騙取個人信息盜刷銀行卡或提供虛假門票等。演唱會門票詐騙的頻發,不僅讓受害者遭受了經濟損失,也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大家在購買演唱會門票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選擇正規的購票渠道,避免落入騙子的陷阱。
二、常見詐騙手段
(一)謊稱內部渠道
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網絡平臺上宣稱自己有內部購票渠道,或者自稱是內部人員。就像上海徐匯的詐騙案中,李某聲稱有內部渠道購買劉德華上海演唱會門票,獲取陸先生的驗證碼后登錄其官方票務平臺賬號,發布假海報引誘陸先生掃描二維碼進入非法網站行騙。這種詐騙手段往往利用歌迷求票心切的心理,以定金、辛苦費等各種理由要求支付價款,甚至說卡單了需要重新支付才能出票,以此騙取更多錢財。等歌迷發現被騙要求退款時,卻早已被拉黑。
(二)轉讓門票騙局
在演唱會開始前夕,社交平臺上總會出現很多聲稱“有事去不了”轉讓門票的人。他們以看似誠懇的理由,如“跟對象分手不想去了”“含淚轉讓不加價”等,獲取歌迷們的信任。一旦有人聯系想要門票,他們便誘導粉絲避開官方平臺私下交易。等收到轉賬后,便迅速注銷賬號“失聯”。例如,人民網曾報道,有不法分子在社交平臺上以轉讓門票為由,騙取歌迷錢款后拉黑受害者。
(三)虛假兜售
不法分子潛伏在社交軟件中,一旦發現有人求票,便立即添加好友。然后發送虛假網站鏈接,騙取個人信息盜刷銀行卡?;蛘咭员WC金提交失敗為由詐騙粉絲不斷“付款”。比如,有大學生在正規渠道未買到某明星演唱會門票,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有票,結果被對方發來的鏈接詐騙。據統計,2023 年以來,因虛假兜售演唱會門票而被騙的案例多達數百起。
(四)高仿假票
在演唱會場館周邊,常常會有一些人員兜售“黃牛票”。這些票不僅溢價較高,而且大多都是高仿假票。很多歌迷拿著高價購買的高仿門票準備進場時,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例如,在廣州黃埔,警方抓獲了兩名涉嫌販賣假演唱會門票的嫌疑人,他們在演唱會場館門口兜售偽造的門票,給歌迷帶來了經濟損失。
三、真實案例警示
(一)劉德華上海演唱會門票詐騙
在上海徐匯區,陸先生本以為遇到了購買劉德華上海演唱會門票的“內部渠道”,卻沒想到一步步落入了騙子的陷阱。犯罪嫌疑人李某通過獲取陸先生的官方票務平臺賬號登錄驗證碼,登錄其賬號后發布假海報,引誘陸先生掃描二維碼進入第三方非法網站。陸先生信以為真,按照李某的要求一步步操作,最終損失了 9000 余元。
(二)多地案例
在淮南,男子謝某在網上炒虛擬貨幣虧錢后,以售賣劉德華專場演唱會票為幌子詐騙錢。小陳通過微信給謝某轉了 5760 元購買 2 張門票后,被謝某拉黑,方知上當受騙。此外,上海也有男子網購劉德華演唱會票被騙 5760 元,警方赴上海抓獲騙子。
(三)千萬詐騙案
某影業公司的老板周先生經朋友介紹認識了陳某,陳某稱自己已獲得 2020 譚詠麟中國西安演唱會的主辦權,并偽造相關文件和存款證明書,與 A 公司簽訂投資協議,A 公司投入資金 420 萬元。在“籌備”期間,陳某又稱獲得 2020 劉德華巡演上海站主辦權,A 公司再次投入 1500 萬元。后因陳某一直找各種理由搪塞,A 公司催收債務時,陳某人間蒸發失聯。經查,陳某先后謊稱已承接譚詠麟、劉德華等明星演唱會,騙取 4 家公司投資款 2100 余萬元,用于償還債務、對外投資等。最終,陳某因合同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五萬元。這些真實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購買演唱會門票或進行投資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仔細核實信息的真實性,避免陷入詐騙陷阱。選擇正規渠道購票,對于所謂的“內部渠道”“特殊優惠”要保持理性判斷,切勿因一時心急而上當受騙。
四、官方票務平臺風險
(一)賬號被盜詐騙
大麥網作為知名票務平臺,卻出現了用戶因信息泄露而被騙的情況。騙子利用“撞庫”的方式獲取用戶信息進行詐騙。所謂“撞庫”,是指黑客通過收集互聯網已泄露的用戶和密碼信息,生成對應的字典表,嘗試批量登錄其他網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錄的用戶。全國各地共有 39 名大麥網用戶受騙,損失金額達 147.42 萬元。例如,受害者楊女士接到冒充大麥網客服的電話,以解凍賬戶為由,被引導至 ATM 機按指令輸入操作,結果被轉賬 9988 元。大麥網回應稱是網站遭遇撞庫導致,目前已經全面升級了安全系統,并愿意向用戶先行墊付被騙資金。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在使用票務平臺時,要注意定期更換重要登錄密碼,不要在多個網站使用同一個賬號密碼,以規避風險。
(二)山寨票務賬號
微博上山寨票務賬號眾多,以代買票名義行騙,已收到百余人投訴。這些山寨賬號大多在頭像和名稱上,使用大麥網圖片和“大麥”字樣,偽裝成大麥網工作人員。他們通過發布有票信息和主動接近求票網友的方式,售賣并不存在的演出門票,騙取錢財。比如,來自澳門的熊女士和網友小貝都被微博名為“大麥 - 綜藝妙手”的賬號騙了數千元。這些騙子在被質疑時,還會出示多張證件照“打掩護”。網絡安全工程師李治表示,鑒別這些騙局的一大標識就是是否要求私下打款,“通常來說,要求私下打款的基本上都是騙子”。消費者在購買演出門票時,應當注意不要通過私人渠道打款給任何人,以防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同時,線上消費還是要認準官方平臺,以最大程度降低被騙的可能性。
五、防范措施
購買演唱會門票,一定要選擇官方票務平臺,這是最安全可靠的途徑。官方平臺能夠保證門票的正規性和真實性,避免買到假票或陷入非法網站的陷阱。同時,在涉及到各類驗證碼時,務必仔細核實其用途,切勿將驗證碼輕易告訴他人。驗證碼是保護個人賬號安全的重要屏障,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可能會導致賬號被盜,進而遭受經濟損失。不私下打款是防范演唱會門票詐騙的關鍵。無論是聲稱有內部渠道的人,還是在社交平臺上轉讓門票的陌生人,都不要輕易相信他們要求私下打款的請求。私下打款不僅無法保證交易的安全性,而且在遭遇詐騙后,追討資金的難度也非常大。據統計,因私下打款購買演唱會門票而被騙的案例占總詐騙案例的很大比例。為了避免落入詐騙陷阱,我們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前了解演唱會的官方售票渠道和售票時間,做好購票準備。在官方售票時間準時搶票,提高購票成功率。仔細核對演出信息,包括演出時間、地點、座位等。確保購買的門票與官方公布的信息一致,避免因信息不符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對于價格遠低于市場價的門票,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因為貪小便宜而陷入騙子的陷阱,一般來說,正規渠道的票價都是透明且合理的,過低的價格往往意味著潛在的風險。使用信譽良好的支付方式進行交易,避免直接轉賬給個人賬戶??梢赃x擇使用信用卡、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主流支付方式,這些支付平臺通常具有較好的安全保障措施。購票成功后,務必保存好訂單信息、支付憑證等相關資料,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維權。這些憑證將作為交易的重要證據,有助于追回損失或追究責任。在購買演唱會門票時,我們要保持警惕,選擇正規渠道,不輕易相信非官方的購票信息,不私下打款,仔細核實驗證碼用途,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落入詐騙陷阱,安心享受演唱會帶來的精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