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各區 GDP 總體情況

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各區經濟發展各具特色。2023 年上海市 GDP 達到 47218.66 億元,各區 GDP 表現精彩紛呈。浦東新區作為上海重要的經濟區域,更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區之一,2023 年 GDP 為 16715.15 億,增長 4.5%。其高新產業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關鍵力量。黃浦區和閔行區兩地 GDP 均在 3000 億級別,分別為 3157.30 億和 3002.04 億,突破了三千億大關。黃浦區的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商貿服務三大主導產業表現出色,經濟增長為 5.9%,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閔行區則要不斷夯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以加快經濟增速。靜安區和嘉定區兩地 GDP 均在 2800 億級別,分別為 2846.03 億和 2840.20 億。靜安區的經濟增速表現出色,2023 年增長為 7.0%,商貿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等支柱產業不斷發展,數據智能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等三個新興產業也是未來發展核心。長寧區和楊浦區兩地 GDP 均在 2200 億級別,分別為 2286.20 億和 2221.05 億。長寧區 2023 年的經濟增長高達 12.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航空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等產業貢獻了重要力量。寶山區和松江區兩地 GDP 均在 1800 億左右,分別為 1806.05 億和 1740.03 億,2023 年的經濟增長表現一般,增速和全市差距較大。青浦區、奉賢區、普陀區、虹口區四地 GDP 均在 1400 億左右,分別為 1440.08 億、1414.71 億、1338.32 億和 1318.26 億。普陀區的經濟增長為 6.1%,表現較為理想;青浦增長 5.7%,緊隨其后。普陀的智能軟件、研發智造、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成為經濟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力量。金山區和崇明區兩地 GDP 均在全市下游,分別為 1189.58 億和 421.86 億。崇明區是全市僅有的千億級別以下的區,需要加快發展。
二、GDP 排名前列的區
1. 浦東新區
2023 年,浦東新區雖在 GDP 總量上被徐匯、長寧超過,但依舊是上海經濟的巨擘。其 GDP 總量高達 16715.15 億元,占上海全市經濟總量的 35.40%。浦東新區積極規劃金色中環發展帶和臨港自貿新片區,為經濟發展尋找新的突破點。臨港新片區作為浦東新區的重要增長極,平均增速在 25%以上,其亮眼成績被統計到浦東新區名下。這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如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就在上海東南的沿海灘涂上開工,成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建設的第一座儲能超級工廠。同時,浦東新區離岸貿易蓬勃發展,“離岸通”平臺完成升級,新增“離岸貿易業務輔助模塊(稅務端)”,為離岸貿易監管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數據支撐。區內一批企業已納入貨物貿易結算便利化試點,成為離岸貿易的標桿型企業。在科創方面,浦東新區也表現出色。中科新松作為新松機器人的全資子公司在浦東成立后,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七軸協作機器人便在這里誕生。時擎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浦東政府的扶持下,迅速成長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外,浦東新區還舉辦“海創浦東”歸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為創業者搭建國際性、多層次、多元化、高效率的科創交流平臺。
2. 黃浦區
2023 年上半年,黃浦區 GDP 高達 1542.22 億元,穩居全市第二。全年 GDP 總量為 3157.30 億元,人均 GDP 為 62.56 萬元,在各區中遙遙領先。黃浦區的金融與商貿兩大支柱產業強力支撐著區域經濟的發展。金融大廈林立,商貿業繁榮,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2023 年,黃浦區吸引外資“磁力”強勁,實際使用外資總量 18.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69.4%,總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8 家,外資貿易型總部 5 家,外資研發中心 2 家,外資功能性機構累計超 80 家,共有 22 家企業入圍 2022 年市外資企業百強榜,上榜企業總數及平均稅收規模位列全市第二。2024 年,黃浦區召開重點外資企業迎春懇談會,持續打響“宜商黃浦”品牌,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同時,黃浦區積極搶跑綠色低碳新賽道,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不斷探索。如連續 10 年節能降碳考核優秀,率先開展“一大會址·新天地”市級近零碳排放實踐區示范建設,發布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白皮書》,創新全市首個區級碳普惠平臺。此外,黃浦區在 2024 年投資促進大會上,邁瑞醫療、HAI 550、什月技術服務、新東方沃凱德文旅等 9 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涵蓋商貿、科創、文旅等“3+3+X”重點產業。2023 年,黃浦區深化市區聯動,推動央地合作開新局,“央企外灘黨建聯盟”揭牌,眾多央企總部及在滬子公司落地黃浦?!巴鉃┙鹑凇辟Y源配置能力持續提升,持牌金融機構達 721 家,金融業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支撐。重點商圈創新發展,南京路、淮海中路、豫園三大地標性商圈改造升級,世紀廣場煥新亮相,演藝市場強勁復蘇,科創潛能加速釋放。
3. 閔行區
2023 年,閔行區經濟規模首破 3000 億大關,穩居全市第 3。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如數字經濟、集成電路等。從人工智能產業來看,截止到 2022 年上半年,全區人工智能產業的相關企業就有近 400 家,產值高達 126.54 億元。2023 年閔行區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 3000 億元大關。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327 億元,增長 6.3%;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指標以內。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 2340 億元,與上年持平;實到外資 14 億美元,增長 6.6%,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9 家、外資研發中心 25 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747 億元,增長 12%,其中民間投資增長 22%;全區新設企業 2.8 萬戶,增長 28.7%。創新動能不斷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 10.6%,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56 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51.3%,高于全市 5.5 個百分點;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 56 家、市專精特新企業 625 家、上市企業 5 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3612 家。人民城市建設更有溫度,成功獲評首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8.9 萬元,增長 8.1%,養老金、醫保、低保等民生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供應保障性租賃住房 1 萬余套,試點推進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建設;發布全市首個區域性綜合交通規劃,全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達 8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 11.3 平方米;18 項政府實事項目全面完成。
三、排名變化較大的區
1. 徐匯區
徐匯區在2023年的GDP排名中實現了顯著提升,從2022年的第6名躍升至第4名,成功超越靜安和嘉定。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徐匯區在多個方面的積極發展。徐匯區成功開發了徐家匯、漕河涇、徐匯濱江等區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分享到了紅利。如今,徐匯區布局五大功能區,實行全域崛起戰略,包括大徐家匯功能區、西岸濱江功能區、漕開發拓展功能區、徐匯中城功能區和華涇門戶功能區。這些功能區正合力構筑徐匯新的未來藍圖。實際上,徐匯北部已發展得較為成熟,目前徐匯正在把目光投向南部。北揚人工智能小鎮、華涇TOD成了徐匯新的開發熱土和用武之地。在徐匯南部地區,新軌交23號線、機場聯絡線、19號線在建,為徐匯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徐匯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上海濱江發展主軸與東西發展主軸的黃金交匯點,使其總能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引領經濟發展的潮流。
2. 嘉定區
嘉定區在2023年的GDP排名中下滑了2位,被徐匯、靜安超過。嘉定曾經是上海經濟的“老二”,風光多年,但這幾年不斷掉位。其中的原因與上汽支柱產業密切相關,上汽在安亭關了一半的廠,受新能源轉型影響較大。而臨港特斯拉快速崛起,興建了二廠,取代了安亭昔日的榮光。嘉定未來的破局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融入虹橋發展帶,讓南江橋與虹橋主城共舞,同時加快北虹之星的落地;二是夯實嘉定新城遠香湖CAZ,加快寶嘉線、嘉定快線的建設,提升新城樞紐與商務地位;三是繼續在南翔深耕商辦,與桃浦智創城、南大智慧城爭搶商務資源,盡量做到與主城區協同發展。
3. 松江區
松江區在2023年成為上海唯一負增長的區。2021年至2023年,松江區的GDP持續下降。松江以中低端制造為主,在全球制造業轉移的大浪潮下受到了影響。此外,松江的港澳臺企業比較多,一部分企業搬離后,對松江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扭轉局面,松江提出了多重戰略。例如,G60科創走廊是松江加快謀求產業轉型發展的大戰略,旨在打造一個“項目落地—科創孵化—規模生產—企業壯大”的全鏈條企業引育體系,培育出一批高精尖企業,帶領區域產業轉型。松江還提前布局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
四、其他特色區
1. 楊浦區
地處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2023 年 GDP 總量處于全市第 8 位。楊浦區地處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黃浦江下游西北岸,總面積 60.6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 120 萬。2023 年,楊浦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 2221.05 億元,同比增長 5.6%。楊浦區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如今的工業實力雄厚,在去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28724.54 億元,成為支撐起楊浦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工業實力雄厚,去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28724.54 億元。楊浦區的工業涵蓋多個領域,從傳統工業到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楊浦區在工業發展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如今,這里不僅有傳統的制造業,還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2. 奉賢區
曾經的偏遠郊區,上半年逆襲,GDP 超越中心城區虹口區。奉賢區作為曾經的偏遠郊區,在 2023 年上半年實現了逆襲,其 GDP 超越了中心城區虹口區。近年來,奉賢區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服務業項目,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奉賢區的區位優勢逐漸凸顯,成為上海經濟發展中的一股新力量。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服務業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奉賢區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科技園區,各種創新型企業在這里茁壯成長。同時,奉賢區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大量企業和人才前來投資興業。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奉賢區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3. 寶山區
工業重鎮,物流倉儲并駕齊驅。涵蓋主要工業門類,積極發展物流倉儲配套產業。寶山區作為工業重鎮,涵蓋了汽車制造、鋼鐵冶煉、精密儀器、紡織服裝等主要工業門類。同時,寶山區積極發展物流倉儲等配套產業,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物流園區和倉儲設施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為寶山區乃至整個上海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上半年實現 825.52 億元的 GDP,位列全市第九。2023 年上半年,寶山區實現了 825.52 億元的 GDP,位列全市第九。寶山區的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十大主要行業生產“五升五降”。積極對接張江發展戰略,有序推進園區特色化發展。兩大市級工業園區落地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占全區工業總量的比重為 26.6%。此外,寶山區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房地產稅收占比持續下降,辦公樓和商業用房投資比重提高,為樓宇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工業投資占比和增速“雙”創近年來新高,在國盛、康希諾、臨港等七大工業項目帶動下,工業投資完成 53.10 億元,增長 50.3%,占全區投資比重為 18.7%。工業生產恢復增長,質量效益雙提升,1 - 6 月,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 1322.88 億元,同比增長 30.5%。外貿外資增速保持較快增長,汽車零售亮點頻現。重點產業持續保持復蘇態勢,為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注入創新動能。
五、總結
上海各區在經濟發展中展現出獨特魅力和優勢,共同繪就經濟新篇章。無論是經濟強區還是后起之秀,都為上海市的經濟發展貢獻著力量。浦東新區作為上海經濟的巨擘,雖在 2023 年被徐匯、長寧超過,但積極規劃金色中環發展帶和臨港自貿新片區,為經濟發展尋找新突破點。臨港新片區的快速發展以及離岸貿易的蓬勃、科創方面的出色表現,都彰顯著其強大的發展潛力。黃浦區憑借金融與商貿兩大支柱產業,吸引眾多外資企業,在綠色低碳新賽道上不斷探索,同時通過重點項目簽約、深化市區聯動等舉措,持續提升經濟實力。閔行區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經濟規模首破 3000 億大關,在財政收入、改革開放、創新動能等方面表現出色,人民城市建設更有溫度。徐匯區布局五大功能區,實行全域崛起戰略,憑借獨特的“魅力”和“特質”,在上海各區 GDP 排名中實現顯著提升,引領經濟發展潮流。嘉定區雖排名下滑,但未來通過融入虹橋發展帶、夯實嘉定新城遠香湖 CAZ、深耕南翔商辦等舉措,有望實現破局。松江區面對產業下滑,提出多重戰略,如 G60 科創走廊和提前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努力扭轉局面。楊浦區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工業實力雄厚,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奉賢區作為曾經的偏遠郊區,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服務業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實現逆襲。寶山區作為工業重鎮,涵蓋主要工業門類,積極發展物流倉儲配套產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為上海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傊虾8鲄^在經濟發展中各具特色,共同推動著上海市經濟的持續繁榮。